为此,智云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多个“透明体验中心”,向公众开放其数据中心、算法流程、数据存储机制,并提供实时监控接口,让用户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数据流向。
此外,林宇还亲自出面,在YouTube、Twitch、微博、抖音等多个平台上开设“林宇直播间”,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解AI技术原理、数据安全机制以及公司的发展理念,迅速赢得了年轻用户的喜爱。
“我不是来推销产品的。”他在一次直播中笑道,“我是来告诉大家,科技并不神秘,也不可怕。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。”
这场“软实力反击战”取得了显著成效。短短几个月内,智云的品牌好感度在全球范围内大幅提升,尤其是在拉美、非洲、东南亚等新兴市场,用户忠诚度甚至超过了欧美传统科技巨头。
“我们要做的,不是被动防御。”林宇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总结道,“而是要掌握叙事权,塑造属于自己的科技话语体系。”
####3。**战略布局:构建全球AI基础设施**
随着昆仑-Q3的广泛应用和NeuraCore2。0的成功落地,智云开始着手构建全球范围内的AI基础设施网络。
他们在迪拜建立了“中东AI超级枢纽”,为整个阿拉伯世界提供本地化的AI服务;在里约热内卢设立了“拉美AI云中心”,助力当地医疗、金融、农业等行业的智能化转型;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建设了“非洲数字大脑”,帮助非洲国家实现数字化治理与产业升级。
这些项目不仅大幅提升了智云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,也为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科技合作架起了桥梁。
更重要的是,林宇还积极推动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合作,利用北斗卫星系统构建“全球AI通信网络”,实现偏远地区、海洋、极地等传统通信盲区的AI覆盖。
“科技的最终目的,是服务全人类。”他在一次国际论坛上说道,“而不是成为少数国家手中的工具。”
这一系列举措,使得智云逐渐摆脱了“中国企业”的单一标签,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科技平台。
####348。**未完待续:新的挑战即将来临**
2026年初,全球科技格局再次发生剧烈变化。
美国政府宣布启动“下一代AI国家战略”,并拨款1000亿美元用于扶持本土AI企业发展;欧盟则提出“数字主权2030”计划,试图打造完全独立于中国和美国的科技生态系统;俄罗斯、印度、巴西等国也开始加大对本国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。
面对新一轮的全球科技竞赛,林宇并没有感到焦虑,反而更加坚定。
“真正的科技企业,不怕竞争。”他在一封致全体员工的信中写道,“我们唯一需要做的,就是不断创新,不断进步。”
就在此时,昆仑研究院传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:
【昆仑-Q4原型机已进入最后测试阶段,预计2026年中正式量产】
这意味着,智云将在量子计算领域再次领先全球,开启新一轮技术革命。
站在深圳总部顶楼,林宇望着远方的地平线,心中涌起一股熟悉的激情。
他知道,真正的风暴,才刚刚开始。
而他,已经准备好了。